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

開學注意事項

開學了


本學期 "功課表" 已經發下

請各位同學記得帶抹布、衛生紙等個人清潔用具

星期一、二、五上整天課,請記得帶餐具


如果有需要,可以自行攜帶置物櫃放置個人物品

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

祖父母帶小孩 壓力負擔誰人知!?

更新日期:2010/08/25 22:16

日前國內驚傳外婆殺死孫子的悲劇,引發關注,行兇的婦人雖然沒有精神病史,卻罹患癌症,經常有情緒不穩情況,這起案件,也突顯出隔代托育的問題,社福團體認為,許多家庭習慣將孩子交由祖父母照顧,卻常忽略長輩們的身心是否有能力負擔。

才藝班下課,家長沒時間接小孩,就阿公阿嬤來幫忙接送、照顧。

對老人家來說,照顧小孩,的確不輕鬆,不過現在許多家庭都習慣,把孩子短時間或長期交給祖父母來照顧,但卻常常忽略長輩們身心是否有能力負擔,像是日前台北市發生罹癌外婆,砍殺小孫的人倫悲劇,行兇婦人長期服藥治療,情緒經常不穩,身心健康出問題,卻還在擔負照顧孩子的責任。

社福團體認為,無論將孩子交給長輩或是保姆托育,都一定要先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,如果大人身心方面有問題,就不適合與孩子獨處,而在托育前,更要做好溝通.

家扶表示,先讓照顧者了解、熟悉孩子的個性,避免產生無形的壓力,也才不會在突然狀況發生時,措手不及。

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

讀書靠天分 家長醒醒吧

2010-07-22 中國時報 【林希陶】

 最近大考剛結束,記者朋友們最喜歡的新聞路線,就是去訪問榜首群怎麼念書的。但是說穿了這樣的新聞千篇一律,榜首們一定說,「我們都沒補習,愛幹嘛就幹嘛,花很少時間念課內的書,但看了很多課外讀物,從事很多課外活動」,諸如此類云云,一般人聽了只會更心酸而已。也有一些人會說,我被視為黑馬,沒有多準備,考前努力念一念,就大躍進了,一下子衝到最前面去。

 其實我們瞭解這些前百分之三的人所說的方法,實際上是很難運用於一般大眾的。這個就像是我們去問張栩為什麼圍棋下這麼好、費德勒(Roger Federer)為什麼網球打這麼好一樣,他們提供的方法,絕對不適用於尋常百姓的。他們這群人,不只天資好而已,後天還拚命用心努力,我們跟天才們的距離,絕非以道里計。很抱歉,這就是天資上差距。英文叫做gifted child,真的是「上天的禮物」,強求不來的。

 我不是說環境不重要,很多資質好的小孩,在一個破碎的環境之下,當然無法展現自己的能力。但是環境轉換之後,他們到最後只是適時展現了自己的能力而已。良好的環境或機會只是促成這件事情的發生而已,假如沒有相對應的資質與準備,成果是很難展現出來的。

 關於讀書這件事,大家從小都在念書,自然都有自己的看法。家長當然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,這不是一朝一夕就會改變的。但是假如從專業的角度來思量這件事,我必須誠實的告訴大家,念書這件事,是很講天分的。這是一件超級殘酷的現實,只是大家不願意承認而已。

 大家可能一下子難以接受,都想說我的小孩是「大雞晚啼」,總有一天會開竅,但是你的生命到底能不能等到開竅這一天呢?這是一場賭注,但輸贏也顯而易見。

 也有一些家長,很愛舉一些現實生活不可能出現的特例,如什麼發燒之後變聰明、開刀之後變天才(日劇很喜歡的題材),都覺得自己的小孩總有一天也可以。作夢是無止盡的,只是沒有實現的那一天。很多家長寧願亂逼小孩,也不願意停下腳步,思考其他可能性。逼小孩子念書一定要考幾分,得第幾名,根本是比登天還難,只會造成家庭紛爭,甚至後續衍生出心理問題。

 但是不會念書,不代表一無是處。教養小孩的重點,應該不是擺在念書這一件單一的事情上面。而是讓小孩找到自己擅長、有興趣的事情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大家可能會想說,要怎麼找啊?孩子還這麼小,他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?其實只要從小讓他們多嘗試,多思考如何做決定,各種活動都去參與,百無禁忌,孩子們自然可以從這樣的過程中,得知自己的長處。這些事情不必然要花許多錢,如散步、去野外走走、處理生活各種微小的事情,包含寄信、開帳戶、存錢、洗衣服、晾衣服、洗碗、掃地、拖地、洗浴室、修理電器、操作機器等等,在這樣反覆試驗的過程中,反而能找到自己想走的路。

 另外,家長們勢必要認清的一件事情,就是「念書」、「成功」與「財富」這三件事情是分開的,絕對不是會念書的人一定會成功,也會變成有錢人。成功與否,端靠每個人的定義;有錢與否,同樣取決於個人態度。大家以為醫生、律師們很會念書,也都很有錢,但現實是也很多人每天在金錢邊緣掙扎。他們每月收入也許是很高沒錯,但剩下的錢可能比一般人還少。許多一般尋常百姓一點也不會念書,但是靠著一技之長,可也是月入十萬沒問題的。

 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,有一定的專業能力,定義自己的成功,這樣的人生,也不必然只屬於會念書的人所有。

 (作者為臨床心理師)

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

班上同學預計就讀的國中

1陳勁樺(衛道)2王竣鵬(潭秀)3李秉勳(四張犁)4梁展綸(豐東)
5鐘啟銘(弘文)6楊楷晨(北新) 7廖晏德(潭秀)8陳德軒(潭秀)
9張亦辰(弘文) 10廖俊榮(崇德)11馮俊凱(潭秀) 12藍羽翔(潭秀)
13洪獻生(北新)14張晏愷(四張犁)15白雅中(北新)16許宸維(潭秀)
17邱重佑(北新)18葉雨澄(北新)19陳柏瑋(北新)20謝文吉(北新)
21何寶玉(北新) 22羅雯鈺(三光)23鍾宛芩(弘文)24林佳穎(四張犁)
25許家捷(衛道)26賴桂蘋(四張犁)27陳玟菱(北新)28蕭芷芸(四張犁)
29林芸如(北新)30李淳薇(潭秀)31謝沁晅(四張犁)32徐薪淳(曉明)
33王湘婷(西苑)34溫韋婷(四張犁)35蔡文潔(新民)36余姍樺(四張犁)

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存錢比率提升 逾5成孩童有記帳習慣

更新日期:2010/04/15 02:04 記者高佳菁/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
據一份親子理財調查發現,金融風暴後,擁有零用錢的小朋友比例明顯回升,有超過5成的小朋友有記帳的習慣,且會存錢的小朋友比例則明顯提昇,顯示兒童對理財的重視度明顯增加。

為了解家長與小朋友對理財教育的觀點,花旗基金會與如果兒童劇團針對「金融教育納入教學,親子理財互動面面觀」進行調查。

據「2009年親子理財大調查」結果顯示,有58.3%的家長樂見教育部將金融理財教育納入教材,不過有63.2%的家長希望課程規劃可靈活一點,而家長與小朋友都一致認為,理財教育中最需要加強課程內容是「學習如何記帳」及「控制預算」。

至於孩子們的財務狀況以及理財知識如何?調查結果顯示,56.1%的小朋友有零用錢,兒童平均的零用錢金額為每周110元,有90.7%的小朋友認為他們現在的零用錢已經足夠使用,有7成的小朋友表示他們拿到零用錢之後會存起來。

若是比較2007年至2009年的調查報告發現,金融風暴後,擁有零用錢的小朋友比例明顯回升,但是大部分小朋友每一個禮拜的零用錢金額仍不超過200元,有超過5成的小朋友有記帳的習慣,且會存錢的小朋友比例則明顯提昇。

有63.1%小朋友希望學習理財,是因以後能作財務規劃,不要為錢煩惱,大多數的家長(70.5%)對孩子學習理財教育的期待也是希望孩子未來財務能自給自足。

不過,調查發現,有5成左右小朋友,沒有機會學習運用與管理零用錢,每周零用錢在50元以下的小朋友占47.6%,顯示台灣的父母對兒童金錢管理沒太大信心。

花旗(台灣)銀行分行業務北區負責人洪志成表示,很多家長會認為大部分孩子需要的東西爸媽都已經幫他們準備好了,所以不需要給孩子零用錢,這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。

因為零用錢不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日常需求,而是為了讓他們學習財務自主、學習思考錢的用途與分配,零用錢不僅是小朋友培養記帳習慣、了解「現金流」的最好方式,父母親也能夠藉此說明儲蓄、延緩消費、財務規劃等重要觀念,並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。